摄影:南都记者 张志韬
采写:南都记者 慕蓉 张志韬
编辑:慕蓉
春节在中国人心里有着特别的地位和意义
在春运这场人类大迁徙中
千千万万人奔赴在路上的原因只有一个,
那就是
回家团聚
想回家必须付出代价,比如拥挤、抢票、高价、时间成本等,历年春运,返乡者一票难求、回家路上的遭遇误车等的辛酸故事更是层出不穷。然而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家庭结构的转变,人们对于“家”的观念也在逐渐变化,“家”已经不再局限于物理意义或者是血缘意义,其意涵的多元化使得对“回家”问题的探讨,也不只是“回与不回”这么简单。
这个春节,记者走访了十位“留守”广州的外来人,试图通过他们的故事,揭示出这其中的些许细节。
“说起春节不能回家,没有特别遗憾,因为距离近,想回就能回。”
邓献忠一家
邓献忠的饭店开在金桥村的榕树头,门口前有石桥流水,大树遮阴,古色古香。春节期间,饭店照常营业,生意比平常毫不逊色,由于部分工人回家过年,邓献忠一家比平时更加忙碌。
多年前生意失败后,邓献忠改行做饭店,在金桥村一落脚便是是11年。如今,饭店的对他而言既是生意,又是生活。由于人气兴旺,饭店已经成为很多村民公共生活的聚集点,邓献忠多年不回家过年,为的是更好地维护与客人之间的关系。
邓献忠并不是严格意义的外地人,家在清远的他,操一口流利的广东话。今年春节让他最高兴的事是,儿子的数学期末考成绩试获得了就读的私立学校全市联考的第二名。这件事让他喜出望外,以至于一有机会,他就会对别人提起。
说起春节不能回家,邓献忠没有特别遗憾,因为距离近,想回就能回。老家对他而言是落叶归根的地方,而当下,更重要的是凭自己的能力创造生活。
“由于欠了别人的钱心里慌,所以今年没回家。”
大年初三,成先勤和儿子在番禺奥园广场玩游戏。
大年初三,成先勤和儿子在番禺奥园广场的游戏中心度过了一个早上。丈夫为了拿到这个月的专车绩效奖励,把母子二人放下后便继续外出接单。
成先勤来自贵州遵义桐梓县,今年是她在广州工作的第22年。她们一家三口住在番禺金桥村,夫妻二人在附近厂里打工,儿子在就读于附近一所公立小学。成先勤一家以往每年都会回老家一次,但很少选择在春节,因为票太难买,价钱太高。而今年不回家,是因为实在拿不出多余的钱。
成先勤一家去年先是在老家县城买了房,下半年因为丈夫工厂不景气,又借钱买了辆小汽车,丈夫在业余时间做起了专车司机。由于“欠了别人的钱心里慌”,所以今年没回家。丈夫半年前开始做专车司机,因为不熟悉路况,半年以来没赚到多少钱,但最近情况正在好转,平均每天能挣到200元。对自家小汽车能”回本“,成先勤充满信心。但对一家人未来在这个城市里的发展,她未抱希望。作为普通打工家庭,广州的房价实在超出她的能力范围。
“在康乐村24年,早已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加上家里老人都已不在,更找不到回去的理由。”
程春倦一家
和过去的24年一样,程春倦春节期间照常上班,每天按时出现在她包干的街道。
程春倦今年53岁,来自四川隆昌县,24年前与丈夫来到广州打工,一直生活在海珠区康乐村,夫妻二人都是村里的环卫工。康乐村是广州市区人口最密集的城中村之一,因紧邻广州最大的布匹市场,村内小纺织厂密布,环卫工作非常繁重。程春倦每天的工作从凌晨两点开始,下午五点结束,中间休息五个小时。
程春倦现与丈夫、小儿子和孙子(大儿子所生)住在村内一套一房一厅的出租屋。春节期间,程春倦和家人没有外出的打算。事实上,24年来程春倦几乎没有离开过康乐村。尽管从这里抬头便能看到广州塔,程春倦却从没真正走近过这座城市的地标。村子对面的中山大学是她在广州去过的最远的地方。
说起回老家过年,程春倦认为对她意义不大。在康乐村24年,程春倦早已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加上家里老人都已不在,更找不到回去的理由。老家唯一让她惦记的,是那所空置多年的老房子。程春倦希望有一天能凑够钱修复这所老房,把它作为自己以后的归宿。
“儿子从小在广州长大,连家乡话都不会讲,恐怕难以适应家乡的生活。”
罗宣华一家
罗宣华今年53岁,来自四川资阳的乐至县,夫妻二人在番禺金桥村附近的工厂打工,月收入总共五六千,女儿去年刚嫁到福建,儿子在金桥村的公立小学读四年级。自从1994年前外出打工,罗宣华就没有回家过过春节。回家的路费对罗宣华而言,是一笔奢侈的开销。因为住在老家的父母体弱,常年需要药物治疗,作为父母最年长的儿子,罗宣华承担起了大部分的医药费。
此外,困扰罗宣华的还有儿子的教育问题。与成先勤一家的情况类似,罗宣华的儿子也因为积分制得以入读村里的公立小学。但因为达不到申请公立初中的条件,两年以后罗宣华将面临儿子升学的难题。一旦入读私立中学,儿子每年学费开销将超过一万。对于罗宣华一家,这是一笔无法承担的费用。因此,罗宣华计划儿子读完小学便举家搬回老家。
让罗宣华最担心的是,儿子从小在广州长大,连家乡话都不会讲,恐怕难以适应家乡的生活。
“2014年春节,我回丈夫的常德老家,整条村都来欢迎我,虽然我们没有婚礼,但这已经足够。”
方俊夫妇
身为拉长(line leader)的方俊在捷普干了13年。她是河南信阳人,今年32岁。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她又是家里的长女,下有弟弟和妹妹,19岁高中毕业之后就出来老家到广州打工。方俊也是工厂的老员工,从入职到现在,她的闺蜜换了一波又一波,特别是现在,90后的孩子没几个愿意在一个地方呆很久的。早些年的时候,她的工友姐妹也劝过她换一个工作,但是她担心如果辞掉再重新找,万一找不到,每个月寄个家里的钱就会断供,弟弟妹妹就没办法读书了,于是她就安心留在这里。4年后,方俊的弟弟也出来打工,她的负担就轻了些。也是那一年,方俊在厂里认识了她现在的老公。“认识他的时候,可以说他是一无所有,但他性格温和,人很好。” 方俊说,既然认定了他,那就得更努力工作了,因为更加没有随意跳槽换工作。
2006年8月16日,方俊结了婚,然而他们并没有婚礼。这是她第一次去常德,坐在火车上时,她竟然没有幸福的感觉,反倒是很心酸,这辆开往异地的火车,听的都是他乡的乡音,“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外人,要去融入一个陌生的地方。” 方俊的丈夫年幼就失去了双亲,因此在老家没有房子供俩夫妻落脚。方俊问丈夫,到了常德老家他们住哪里呢?老公默默地说了句,那就住旅馆吧,第二天再去民政局领个结婚证。
如今,方俊夫妇结婚快10年了,现在他们有两个女儿,一个9岁上三年级,一个4岁在上幼儿园。方俊总和丈夫开玩笑说,想当初你就一个人,可是现在,你有一家人。2014年春节,方俊夫妇回常德老家,这也是方俊第一次走进丈夫的小村庄。整条村的人都来看这个外地媳妇,大家都很好奇究竟是怎样的女人嫁给了这个“光杆司令”。当时正逢村里娶媳妇,大家反倒少了对那个新娘子的热情,都来看方俊。丈夫的双亲葬在村里的小山头,拜祭的路上,每家每户都出来看他们,方俊虽然没有婚礼,但是她觉得她受到了关注,很满足。
每年春节,夫妻俩轮流去对方老家过年。2015年春节回河南,在大巴车上,丈夫看着一望无际的平原对方俊说:“你们这地理条件这么好,你咋就嫁给我了呢?” 虽然方俊嘴上与丈夫斗气,但她心里明白丈夫对她的情谊。今年方俊夫妇就不打算回家了,常德老家的房子刚装修完,他们想着存些钱,尽早把欠款还了。加上平时工作忙,他们心里也亏欠孩子很多,每次出门上班,孩子都会抱住妈妈说“妈妈多抱我一会”。来广州10多年了,孩子们没有去过白云山、海心沙。特别是广州开通了有轨电车,孩子们也特别想去试试看。因此今年过年,方俊夫妇和孩子约好了去海心沙,还要坐有轨电车。这是他们对孩子的承诺,也是对自己的承诺。
“今年春节,老公陪我在厂里一起过,他是我的活动助手。”
赵志平夫妇
今年春节,赵志平有自己要忙碌的事情。作为工厂的HR,她是第二次负责春节留守员工的活动策划。大年初二,她很早就在工厂的活动室准备下午的新春包饺子活动了,不过这一次,他的丈夫是她的助手。赵志平的丈夫在附近工厂上班,为了能够一起在工厂过年,她特地申请了公司的探亲房方便丈夫进出工厂。赵志平的老公是四川宜宾人,因此在她看来自己的老家漯河也就成了宜宾。
2014年春节,赵志平和丈夫坐临客回老家,一路上很辛苦,她还发了微博感慨“车上到处都是东倒西歪的人,大家满是倦容。”不过一提到回家,心里还是很开心的。虽然老家的年味现在淡了很多,不过过年就图一个团圆。其实她和丈夫每年都会回老家,但时间不一定是春节。去年十月夫妻俩在老家买了房,花销大,再加上回老家的车票难买,今年的就不想再去折腾了。赵志平9岁的儿子在老家上三年级,2015年的暑假来广州看爸爸妈妈,寒假就留在老家陪爷爷奶奶,虽说要离开父母,但孩子也舍不得爷爷奶奶,“如果孩子也不在,老人的年就会过得冷冷清清的”。他们打算多存些钱,今年暑假把孩子接过来,在广州给他报一些学习班。
“原本当初想接孩子过来好团圆,结果发现我俩平时工作太忙,根本没时间辅导孩子。”
全宁一家
今年春节全宁是在广州过的,除了这边天气暖外,主要是每年回家“挤车”有点恐怖。全宁是陕西西安人,从茂名的中技毕业之后,分配到其他工厂工作,呆过半年左右的时间。2008年年初她来到捷普,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逐渐从普通员工升到现在的生产部主管。
全宁每年春节都会回趟家,她觉得只有春节才会热闹些,另外平时自己工作忙也请不了假,亲戚也聚不到一起,也只有春节给大家时间和机会团圆。2015年的国庆节,她将孩子、父母从老家接到了广州,父亲在工厂找了份清洁工的工作,母亲就留在他们租在工厂附近的屋里帮忙照顾孩子。全宁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年后就4岁了。由于从老家辗转至广州,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了夫妻俩的头等大事。虽然在这边的教育钱花的多,但是他们夫妻俩就想和孩子在一起。目前,全宁的孩子所就读的幼儿园教学质量没有老家好,本地的孩子都不在那家幼儿园读书,都是外地的孩子。几个月下来,孩子的学习进步也不明显,用她的话就是“花了比老家高好几倍的价钱,怎么学不了东西呢”。原本当初想接孩子过来好团圆,结果发现他们夫妇俩平时工作太忙,根本没时间辅导孩子。年后全宁会给孩子换一个村子的幼儿园,如果孩子的学习还是跟不上,她可能还是会送孩子回老家上学。
这次春节,除了老家的弟弟,全宁一家也算是聚齐了。大年初二他们夫妇带着孩子去了植树公园,孩子玩得很开心。全宁说,年后五一再回去看看婆婆,家里的婆婆很疼爱两个孩子,特别是教育抓得很紧。
“我在老家买了房子,经济压力大,加上今年公司的效益比较好,于是决定在厂里多干点活,也好让别的工友有时间回家过年。”
付红安和一起参加包饺子活动的工友
付红安的父亲身体不好,因此每年一定抽时间回一次老家,尽管要坐火车颠簸19个小时。2008年春节回家,途径郴州时,由于冰冻降雪,他在列车上足足呆了三天。“车根本动不了,我们吃的东西都吃完了。”除了那年,他觉得往年回家的路上也都还行,没怎么遭罪。付红安老家往年过年的形式也比较简单,就是一家人一起吃吃团圆饭、看看春晚、给晚辈和长辈发发红包。虽然没什么大阵仗,可一家人在一起就很好。
2015年的春节,付红安没有回家,主要是因为之前摆地摊进的货物没有卖完,他得趁着这个假期把这些货物处理完。虽然今年依然不回去过年,但是广州过年也不乏热闹,他的朋友特地从江苏过来探望他,他们还一起参加了公司的游园活动、包饺子活动。另外,付红安平时是公司的户外爬山兴趣小组的成员,他打算这次春节他带朋友去爬爬山。提及不回家过年的理由,他说自己在老家买了房子,经济压力大,加上今年公司的效益比较好,于是决定在厂里多干点活,也好让别的工友有时间回家过年。虽然家里人心里不太乐意,他也只能打电话回去安慰下家人,告诉他们工厂这边比较忙,年后到了清明节一定回去。
“年味淡了,仪式感也变得形式化,因此对年的盼望也少了很多,所谓的意义也没那么重要了。”
陈贵儒
23岁的陈贵儒不能够算是工厂的年轻职员, 在此之前,他曾在珠海的电子厂做技术员做了近5年,目前他是捷普工厂的培训员。陈贵儒是四川平昌人,说起老家过年他觉得比较好玩,提前要准备柴火,还要去赶集买年货、置办新衣服,除夕还得张罗一大桌团年饭。但现在觉得,年味淡了,仪式感也变得形式化,因此对年的盼望也少了很多,所谓的意义也没那么重要了。
去年他没有回家过年,主要考虑到刚入职新公司才五六个月,很多都还没有适应好,如果再回家,心可能又“野”了。过年那几天,他和同事一起参加了公司的员工活动,过得也还不错。由于2015年年底招工,大批新工人入厂,一大堆培训计划等着陈贵儒处理,因此他决定今年不回家过年。为了能够让父母放心,他提前打电话和家人商量不回家过年的事情。
陈贵儒刚进入社会时,父母对不回家过年这件事情很难理解,但这几年,自己的经济也慢慢独立起来,也能够照顾好自己,家人的担心也就少了。虽然过年这几天要加班,但除夕夜,朋友邀请他去家里吃团圆饭,一起热闹热闹。
“春节回家赶火车风险略高,人多拥挤,今年不如就留在工厂过年。”
张勇
30岁的张勇在捷普工厂已经有10年之久,算是这里的老员工,目前从事生产线的焊工位工作。张勇是湖南益阳南县人,2002年下半年,他和父母从老家来到广州,在开发区的一个工厂里打工,2006年才进入捷普工厂。
2009年,父母从广州回到老家,此后每年他都会回老家和家人一起过年团聚。为了回家,个中辛苦在他看来似乎有些“心酸”,2015年的春节,他差一点没赶上火车。可能是有些后怕,张勇觉得春节回家赶火车风险略高,人多拥挤,今年不如就留在工厂过年。特别是今年看到新闻上报道的春运期间广州火车站大量旅客滞留的事情,他对于这次不回家过年的想法更坚定了些。
由于家里人从农村搬到了长沙市里,所以每年过年少了农村的年味,多了些城里的春节基调。张勇的妹妹留在了老家,倘若他回老家过年,除了父母,他们还会和妹妹、妹夫一家人一起,特别是他们有个孩子,因此过年也热闹很多。今年过年张勇不回老家了,他提前打电话给家里的父母说了这个事情,虽然母亲只是打电话叮嘱张勇,注意身体,家里不用太操心,但是他明白,父母还是很挂念他的。虽然这不是张勇第一次“留守广州”,但这次有工友还有朋友,这个新年也就没有那么孤单了。
感谢
映诺社区发展机构
广州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对本次采访的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