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发于新快报
记者:李斯璐
制图:廖木兴
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更加应该得到重视。
有问题,和志愿者哥哥聊聊。
和志愿者姐姐聊天,是一件快乐的事。
广州映诺社区发展机构在这方面也有非常创新的方法,他们通过社会组织与企业、学校的三方合作,在企业设立“握手工人热线”,在学校设立驻点义工,同时关注在工厂打工的父母和在学校的孩子,并用一条“留守儿童热线”将他们衔接起来。他们还利用暑期,实施“美丽的大脚计划”和嘉年华活动,让父母和孩子快乐地在一起。项目负责人认为,其实这样的活动操作并不复杂,可以复制和推广。
在关爱留守儿童话题的讨论上,不少公益机构和学者认为,现在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两难,大多数外出务工父母的生活环境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或者他们无力在城市抚养孩子;但将孩子留在农村,又会让他们无人照顾,尤其缺少心理关爱,往往更容易导致悲剧的发生。另一方面,我们也了解到,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到了越来越多公益组织的关注,不少公益组织探索各种形式帮助他们。
上千万留守儿童 一年都难见父母
据最新发布的《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全国6100万留守儿童中,69.2%的留守儿童不知道自己父母在外所从事的工作;有11.1%的学生与父母每月见面3-4次,32.7%的学生一年能见父母5次以上,11.7%的学生一年能见父母3-4次,29.4%的学生一年能见父母1-2次,15.1%的学生一年都没有见过父母。
按照留守儿童总数6100万测算,全国有近1794万农村留守儿童一年只能见父母1-2次;有921万孩子一年都没有见过父母。
“综合讨论观点,我们认为,留守儿童的需求,并不在物质,因为他们的家庭环境并不穷困,而安全感和存在感缺失,才是更大的问题。”黄恬恬介绍,在“蓝信封”过去7年的服务中,这样的案例并不鲜见,“有孩子放任自己得病,因为‘病好了爸爸妈妈就不管我了’;也有孩子发现成绩变差后父母会生气,这种引起父母生气的做法让他有存在感,于是成绩如愿落下来了。”
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秘书长周文华认为,目前众多公益项目中,针对留守儿童长期性的心理陪伴需求的项目,略有欠缺。“在此前,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公益慈善行为,着重关注的都是留守儿童的就学和生活。政府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义务教育的投入,加上民间扶贫助学的努力,已经为解决这两类问题建立了系统的机制。但对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则关注不够。”
他举例说:“目前国内公益机构对心理陪伴的主要介入措施多为支教、夏令营、图书馆建设和阅读推广、接孩子到城里和父母团聚等方式,这些项目固然对应了不同的需求,但都难以长期关注孩子们的心理需求。”
社工进驻校园关注留守儿童心声
伸出抚慰之手?周文华认为,除了书信往来,设立外来工子女倾诉热线、派社工进驻农村学校,为教师群体进行心理陪伴课程培训,都是非常好的方式,但实施起来,都会面临很多困难。
今年,“蓝信封”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派驻专职社工。在一个上海联劝基金会的支持下,驻校社工服务终于得以开展。在进驻项目地之一的湖南汉寿军山铺中学,社工通过和孩子们面对面的接触和拓展教育,了解到留守儿童的心声,并将情况反馈给老师。
“姐姐,为什么我的成绩进步了,爸爸妈妈都不来看我?”“他们工作忙啊!只要他们为你而骄傲就好了!”“哥哥,爷爷的腿摔伤了,我好难过。”“别太担心,回家多帮爷爷做点事吧!”——据志愿者介绍,这是军山铺中学校园“蓝信封”交流中常有的一幕。
军山铺中学的蓝信封全职社工,通过开展社工课程、小组和个案、家访等陪伴关怀服务,使孩子们学会处理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和困惑,健康快乐成长。 “项目从今年3月开始,试行了一个学期,孩子们都很喜欢驻校的大哥哥大姐姐,社工通过了解学生的需求,为学生设计系列的主题课程,以游戏、讨论等活动方式,培养孩子的互动和参与精神,为孩子们的认知及行为习惯发展提供帮助。”黄恬恬介绍。
但黄恬恬认为,大学生志愿者不可能代替孩子的父母和老师,他们的活动更重要的意义是,用行动唤醒各界,关注留守儿童。“在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里,我们的力量很微弱,但只要能引起一个校长、一个班主任、一个小卖部店主、一个工厂老板,甚至一个火车上偶遇的回家探亲的人,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视,就是成功。”
抚慰留守童心 广州公益机构在行动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关注到了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
广州映诺社区发展机构在这方面也有非常创新的方法,他们通过社会组织与企业、学校的三方合作,在企业设立“握手工人热线”,在学校设立驻点义工,同时关注在工厂打工的父母和在学校的孩子,并用一条“留守儿童热线”将他们衔接起来。他们还利用暑期,实施“美丽的大脚计划”和嘉年华活动,让父母和孩子快乐地在一起。项目负责人认为,其实这样的活动操作并不复杂,可以复制和推广。
此外,今年5月,在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广州市青年联合会的共同支持下,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广东广播电视台等机构联合发起了 “为爱发声”——为留守儿童讲故事的爱心公益活动。活动以“一个故事,一节课堂”为主题,爱心人士可以关注“为爱发声”微信公众号,通过手机在线录音讲故事,就可以用温暖的声音陪伴留守儿童的成长,践行微公益。
近日,儿童救助机构“小希望之家”也正式落户广州,号召全广州行动起来,向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家庭提供心理、经济、医疗、法律和教育的支持,并发起针对留守儿童的“不分离计划”,从提供就业机会、解决教育问题入手,实现家庭团聚,逐渐改变如今流行的“父母打工,遗留孩子在乡村”的做法。